汇率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最通俗易懂,全面了解汇率)
—— 前 言 ——
受下半年将要留学的几个好朋友的影响,近期开始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
虽为商科背景,我们对汇率却并没什么了解,比如:汇率是怎么确定的、哪些因素会引起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对我们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或利用汇率波动获利,等等,想必多数人都难说出个一二来。
于是重拾课本、查阅资料,捋捋关于汇率的疑惑。
01 货币制度回顾
汇率脱胎于货币制度,人类的货币制度经历了 金属货币时代 和 信用货币时代 两个阶段。
金属货币制度,经历了铜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以及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即当代的纸币本位制。
15-17世纪,西方开始了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在美洲发现了一系列大型银矿,让全世界的白银供应完全改观,加之白银采铸生产率的提高,金贵银贱成为大趋势,黄金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般等价物。
19世纪中后叶,欧洲和美洲的主要国家先后实行金本位制,大致形成了国际金本位制度。
1. 金本位制 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在金币本位制下,各国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大众可以自由向国家造币厂提出请求用黄金铸造金币或融毁金币换回黄金。在金币本位制下,纸币的发行制度也日趋完善。
随着一战爆发,各国加紧对黄金的掠夺,停止了金币流通、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输出输入,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各国开始大量印钞、通胀快速上升,超发的纸币严重脱黄金储备约束,无法继续遵守纸币与黄金的兑换。战后的经济恢复也很不顺利,在偿还战时公债、恢复战争破坏、稳定就业和物价,以及战败国支付赔款等方面,各国面临巨额财政赤字,实施通货膨胀政策,一些国家的通货膨胀尤为剧烈。
一战后,各国力图恢复因战争破坏的金币本位制,但苦于缺乏足够的黄金。一方面,黄金的产量增幅远不及商品生产的增幅,商品流通需要更多的货币,另一方面,由于矿产资源、经济发展和战争等因素,各国黄金存量储备极其不平衡,实行金币本位制基础已经崩溃,因此不得不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既可节省流通费用,又可解黄金匮乏之虞。
2)金块本位制,不铸造和流通金币,而是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纸币来流通,政府为每个单位的纸币储备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保证,这是建立在各国政府信用的基础上的。大众可以拿着纸币兑换等价的黄金,但是有最低数额限制。
面对混乱的国际货币秩序问题,英国政府财务顾问、银行总裁蒙塔古·诺曼提出一种新的金本位安排:金汇兑本位制。
既然一些国家的黄金储备无法满足其超发纸币的兑换比价,那么,不如以一些强势货币(信誉好,能维持与黄金平价兑换的货币,如英镑、美元)来代替黄金,作为外汇储备。这样构成一种“黄金+外汇”的双储备模式,如果没有足额黄金储备,储备外汇也可以,维持国际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到20世纪20年代,40多个国家正式或事实上加入了金汇兑本位,从而在全球范围确立了“金块-金汇兑本位制”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3)金汇兑本位制,规定纸币含金量,但不铸造金币,也不直接兑换黄金。将本国的货币单位与黄金固定联系,但不直接兑换黄金,而是将本国货币单位与另一国家(该国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制)的货币单位的固定比价,可以兑换成外国货币,再以该国货币兑换该国黄金。
一战后,各国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激化,时隔不到20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二战。在两场世界大战中,欧洲忙着打仗,美国则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快速发展农工业,搞军火、工业品输出,在二战结束时,美国GDP占到了世界的56%,黄金储备更是占到了世界的75%,美国经济已然全球第一。
1944年,也就是二战结束的前一年,40多个西方国家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小镇召开会议,商讨重建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纸币仍然有法定含金量,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其他国家也规定自己货币的含金量,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各国根据经济情况和发展水平约定),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这个体系把美元推向了霸主地位,也促进了战后贸易和经济的复苏发展。
196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16年后,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美元充当国际货币在币值稳定与货币供给方面不可兼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学界称之为 “特里芬难题”。
战后美国有2万多吨黄金储备,35美元一盎司,全世界就这么多美元。世界经济正常运行需要美国向外持续输出美元,但美国是不会印钱白送你的,绝大多数美元外汇储备要通过对美贸易顺差获取。那如果全世界对美国是贸易顺差,美国他本身必须是贸易逆差,货币总量才会对等,但是一个长期的贸易逆差国,经济必然下滑,币值也无法保持稳定,所以这是矛盾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霸权的产物。当时间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修生养息,生产力和竞争力大幅增强,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扩大,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同时,社会流通商品价值总量的暴增,让美元不得不增发流通,才能支撑得起市场的流动性。此外,美国又陷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军费开支巨大导致财政赤字严重,黄金储备的增长量远远跟不上美元无节制发行。
到1971年,美元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黄金储备量的4倍,美元信用面临崩塌,各国开始抛售美元,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放弃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开启了“浮动汇率”时代。
固定汇率:固定汇率指的就是一国货币和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并非汇率完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上下限范围波动。
浮动汇率:一国货币兑换其他货币的价格,依照外汇市场的供需状况自由决定,并且不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
美元维持霸权亟需找到新价值捆绑物。1974年,美国宣布向沙特提供军事、经济、政治等支持,条件是沙特所有的石油交易都要用美元结算。由于沙特是欧佩克中最大的产油国和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其他国家也很快采用美元进行石油交易,自此,“石油美元体系” 接棒 “黄金美元体系”。
正如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所说:一旦你把石油控制在手,你就可以控制所有国家。石油和美元绑定,那么各国只要在烧油,就要用到美元,在经济上也就不得不受制于美国。
其一,石油资源储备丰富,并不具备像黄金一样的稀缺性,这就给了美国超发货币的空间。其二,一旦美元汇率波动,将会给全世界的工业生产和商品服务价格带来影响。其三,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 “铸币税”,指的是货币铸造成本低于其面值产生的差额,美元一张绿纸和其代表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美国向全人类收取的“铸币税”。其四,沙特等国家出售石油收到美元后,也不会换成本国货币,否则容易导致本币通货膨胀,于是投资回美国金融市场,比如购买美国国债等,形成“美元-石油-美元计价金融资产”循环,美元就这样再次回流到美国手中。
时至今日,石油美元体系已运行了半个世纪,美国也通过这套体系,贪婪地吸纳着其他持有美元国家的财富。
2. 纸币本位制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举行会议,签订了“牙买加协议”,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体系 主要内容:浮动汇率合法化,承认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并存的局面。推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的货币属性在全球被废除,金本位制度消失。以及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扩大信贷额度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等。
至此,我们正式迈入信用货币时代,即纸币本位制,主权信用成为各国货币发行的基础。
牙买加体系下,货币的发行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成为纯粹信用货币,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像美国一样大规模的超发货币。理论上,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印钞解决问题,但由于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内,一旦投放的货币过多,必然在国内带来严重通胀,苦果需要自己承担。
但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又是很多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大规模印钞可以将国内经济问题转嫁给全世界,印钞放水给国内带来的影响就要小很多。比如2008年的经济危机,2020年的新冠疫情,美国为了拯救经济开启“大撒币”模式,由于增加了货币投放,货币购买力相应就降低,美元的超发提高了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挤压了很多生产性国家的利润空间;另外美国的各债权国、持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各国,债权价值和外汇储备价值也被动贬值。
美元作为霸权货币,享受着货币超发的利益,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近年来,美元的信用已经受到了极大地削弱,掀起了以“去美元化” 为主题构建国际货币秩序的浪潮。
02 汇率是怎么决定的
汇率理论错综复杂、流派纷呈,概括而言,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购买力平价、利率水平、国际贸易平衡、通胀水平、国家政策、金融投机等方面。
1)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用于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
打个比方,在A国20元可以买一个汉堡,在B国可以以10元买一个一样的汉堡,那么此时的购买力平价,就是10B=20A,汇率应该与物价水平相吻合,这样买东西的时候才公平。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方面因素,但并不完全准确,汇率还受到其他很多因素影响,并且不同国家的消费偏好不同,很难找到公平全面的货物篮子相比较。
2)利率水平。一般来说,如果A国利率高,或者货币有加息预期,那么对外资的流入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那么就会导致对A国货币需求增加,汇率就会增加。
3)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来说,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出口>进口)时,对该国货币需求相对多,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国际贸易逆差,则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回想起中美贸易战中,2019年8月,美国政府宣称,拟对三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抑制了美国对中国货物的进口需求,即抑制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当时人民币短期内就经历了一波快速贬值,便于理解上述理论。
4)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货币发行超过实际需求,就会造成货币贬值,则该国货币汇率走低。
5)国家政策。比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政府开支等,公民用于消费的钱增加;再比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央行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等,于是市场上人民币供应增多,汇率贬值。
6)金融投机。这属于行为金融学的范畴,比如人们对某国经济状况和前景看好,就会买入该国货币,造成汇率上涨,反之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