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从哪一天开始算起(初伏是什么?)
初伏呀,就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的前一天结束。因为每两个庚日之间大约相隔 10 天,所以初伏一般持续 10 天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天气的特点就是又热又湿,走在外面,感觉就像进了一个大蒸笼一样。
说起三伏天的由来,那可真是有年头啦。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据说,是秦德公在位的时候开始有这个说法的。唐人张守节讲过,这“六月三伏之节”是秦德公搞出来的,最初的目的呢,就是为了找个法子躲避这盛夏的暑气,找个地方“隐伏”起来。还有一种说法是,《汉书·郊祀志注》里提到,三伏天的时候,阴气本来要起来了,但是被残阳压制着升不起来,所以就得藏伏起来,“伏日”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总之,这“三伏天”从老早以前就有了,一路发展下来,成为了咱们国家丰富文化和自然人文的一部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再来说说三伏天的习俗。老话说“热在三伏”,小暑一过去,一年当中最热的三伏天就来啦。在这烈日炎炎的三伏天里,从古至今,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少传统食俗。好多地方都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还有的地方有“头伏吃鸡二伏鸭”的民谚。在这闷热的天气里,人常常会觉得没啥食欲,胃口差得很。而饺子作为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味道鲜香,特别开胃解馋。二伏吃面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了。二伏天的时候,来上一碗冒着热气的汤面,既能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吃了还能让身上出出汗,把体内的暑气和潮气都给赶跑。等到了末伏的时候,天气会稍微凉快一些,这时候人们的食欲就明显增强啦,吃饼和鸡蛋可以补充营养,也有着送走伏天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