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行之可可托海风景区

我们的西域新疆之行的第一站就是可可托海景区。可可托海风景区位于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的源头,阿尔泰地区富蕴县北东部和清河县西边局部地区。它以优美的峡谷河流、山石林地、矿产资源、寒极湖泊和奇异的地震断裂带为自然景色,融地质文化、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于一体,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徒步、摄影、科学考察等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
可可托海的景色不仅秀美可餐,这里曾因矿产资源丰富而举世闻名,是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同时可可托海还是宝石之乡,海兰、碧玺、水晶、紫鸦乌等宝玉石,白云母等非金属更是富集于此,来到这里,一不小心可能捡拾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因此给来这里旅行的人们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巨大的诱惑力。
这里一片神奇的土地,也被誉为全国第二冷极,海拔仅为1200米,年均气温却只有零下2.08摄氏度,1965年1月在伊雷木湖曾经测得零下57摄氏度的低温记录。而在此期间,黑龙江的漠河气象站也测出零下60摄氏度的低温,于是漠河便被定为中国第一寒冷区,而富蕴就只有屈居第二了。
可可托海不是海,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是“绿色的丛林”,蒙古语的意思为"蓝色的河湾",额尔齐斯河刚好从可可托海镇中穿流而过,于是这里就有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名字--可可托海。
从乌市出发,我们沿着准噶尔盆地东沿的216国道一路北上,经过阜康市后就穿行在茫茫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
那是一个几乎看不到人烟的地方,漫无边际的戈壁和远处灰褐色的山岗,别说看不到牛羊成群的景象,连一个人影也见不到,在荒芜的戈壁滩上除了一些稀疏的草丛和沙漠戈壁特有的植物怪柳能够给人带来一丝生机之外,几乎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偶尔看到远处有顶毡房,走近一看原来是当地牧民出售奇石、宝石搭建的摊点。这里因地处准东工矿区,路边不时可以看到油田钻机和矗立在沙漠中的电杆及矿区建筑物从眼前一闪而过,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们真的怀疑我们是不是来到了月球表面。

笔直的道路一直延伸到天边,在这与天近与人远的荒漠里行走,心中不由唤起某种异样的感觉,在这里时间仿佛已经凝固,人们的心灵也在这旷野荒原中被牢牢的禁锢,我们一次次设想,假如我们被遗弃在这里,我们还有机会生还吗?其实那并不是在拷问我们的意志,而是在拷问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曾经经历过西藏之行返程独自行驶在可可西里雨雪寒夜无人区那种孤立无助的体验之后,我的这些的设想,又有了几分对世间有关人性新的感悟和理解。
枯燥乏味的旅途让人昏昏欲睡,放眼望去都是戈壁、荒原、禿山,只有前后两车对讲机相互争吵、调侃,甚至谩骂的声音不时打破这旅途中的寂静,在这那些粗俗的谩骂、争吵和诙谐的调侃中,当事者似乎已经淡忘了出乌市城前后车失联走丢的不快,在嬉笑怒骂中,似乎弥合了彼此的裂隙,这可能只有在一个由同学组成的团队里才能看到的情景,这也是同学相聚独有的一道风景。
进入富蕴县境内就转入一条盘山道,道路也变窄了,起伏的山峦被不同的颜色的外表所覆盖,与荒漠中的山体有了明显的变化。在蜿蜒的盘山道路上,来往的车辆因为道路变窄,车速变缓而多起来了。再仔细辨认,山间不时可以看到一条条有流水冲刷痕迹的沟壑,表明这里在雨季的时候应该是一派流水潺潺,生机盎然的景象,让人有种从外星空回到地球上一样的感觉,此时此刻我们才能深刻的体会到,水,对于我们人类,特别是对荒漠来说的真真意义。

当我们经过一段盘山下坡路后,远处山根宽阔的河谷赫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远远望去,清澈的水流,经过一座人工水利灌溉坝堤和沟渠,浇灌着这河谷肥沃的田地,金色的农田一直铺向远山边,一排绿色的杨树林与金黄的农田,灰褐色的远山形成强烈的反差,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我们每一个人都变得很兴奋,纷纷下车拍照留念。

没有停留太久的时间,继续向景区进发就来到可可托海镇。此时已是下午时分,我们入住在镇上紧邻地质圣坑--可可托海三号稀有金属矿坑的瑞景宾馆,住下之后就在镇里漫步。可可托海镇很小,本是从一个有色金属开采业为主的工矿企业相关产业形成的镇。可可托海风景区地处阿勒泰山脉中部南坡中山带,海拔1200--1500米,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风雨侵蚀和流式切割作用明显,形成深切峡谷,此地降雨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地貌和植被的良好组合,形成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
全镇四面环山,额尔齐斯河由东向西流经全镇,将山城分为南北两部分。我们入住的地方就在正在规划改造建设的河谷南边。可可托海镇,环山、河谷、白桦林,这座最早因矿产资源和后续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兴盛,人口仅为6000余人的小镇,街景规划整洁,宾馆林立,还有大量的俄式建筑矗立其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镇。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政府投资对小镇进行了规划改造,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危旧建筑物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三期)即绿源小区园林景观工程正在实施之中,沿额尔齐斯河岸的道路桥梁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尘土飞扬,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这个边远小镇因旅游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走在小镇上,随处可见珠宝加工销售店铺林立,镇里还建有可可托海岩矿宝石交易中心,凸显了可可托海宝石之乡的独特地位。

我们入住的宾馆对面,矗立着一座清真寺,高耸的塔尖在夕阳的映照下,发出圣洁的光芒,它无疑在提醒着人们,这里居住着笃信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维吾尔、回族同胞,他们在分享小镇旅游给他们带来的实惠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他们的民族信仰,而寺院无疑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

夕阳西下,奔流的额尔齐斯河谷中的河洲上,白桦林在夕阳映照下一直延伸到山边,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桦树的树梢和奔流的额尔齐斯河的河面上,流光溢彩,波光潋滟。站在额尔齐斯河畔,遥望四面环立的山峦,目送远去的河水和坠落的夕阳,聆听流水和晚风的声音,耳边仿佛响起著名的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优美动听的旋律,犹如置身异国他乡,给人一种清新、悠远的感觉。

在小镇密林处的一块空地上,搭建了几顶毡房,暮色之中,袅袅的炊烟,白色的毡房、苍翠的树林、苍茫的远山、如血的夕阳,一幅牧归唱晚的生活场景,给人一种十分温馨的感觉。

这座历史古镇曾经是中国有色金属的摇篮,又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工业基地之一,著名的宝石之乡,额河奇石之乡,还曾长期的隐藏着一个神秘代号“111”矿的地质矿场。
来到可可托海少不了要去瞻仰曾经的国防功臣、地质圣坑—新疆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素以“地质圣坑”享誉海外,是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麦加”圣地。闻名世界的可可托海三号稀有金属矿坑,不仅偿还了中国政府欠前苏联40%的外债,还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和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做出了贡献。

可可托海三号巨型稀有金属矿坑,直径约三四百米,深达180米的巨型圆坑,状如古罗马斗兽场,边壁上留下13层螺旋状盘山车道,想一个巨型草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种矿物,可可托海就有86种,其中铍资源量居中国之首。銫、锂资源量也居全国前列,其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至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为世界罕见。
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稀有金属主要来自可可托海矿。可可托海为我国“两弹一星”及国防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1960年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援助协议,撤走专家,逼迫我国限期还债,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可可托海矿与全国人民一道勒紧裤带,还清了外债,可可托海矿还债矿产价值占到了总外债的40%,其中大部分为抗美援朝欠下的外债。
当我站在矿坑边搭建的观光平台,瞻仰这座曾经为中国国防事业、和为偿还外债做出不朽贡献的国防功臣、地质圣坑,只见初升的朝阳投射在矿坑边沿,折射出灿烂的光芒,心中不由升腾起一股圣神敬仰之情,同时心中也隐隐作痛,那张开的巨大坑口,似乎是留在祖国身上的一大伤疤,让我们不时回忆起共和国曾经的伤痛。
驻足许久,我们驾车穿过小镇,沿着额尔齐斯河谷逆流而上,十来分钟来到额尔齐斯河大峡谷景区入口处的龙门广场。广场周围,群山连绵起伏,如同巨龙之身,飞来峰为龙头,飞来石为龙角,远观广场,犹如一条巨龙环卧其侧,守护着这一方宝地,故称为“龙门广场”。广场上的主碑广场呈圆形,象征了团结和谐。主碑与场形构成日冕图,碑为针,场地为盘,突出自然科学。三菱形花岗岩材质代表地质公园内变质花岗岩地貌,黑色的斜长的断裂地,代表着地质公园的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镶嵌的宝石,代表着地质公园内丰富的矿藏。

可可托海景区其实就是额尔齐斯河大峡谷暨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1932年的大地震引发山体崩塌,留下一段300多公里长的遗址,特殊地质构造,风雨侵蚀和流水的切割,是可可托海成为集山水、草原、寒带树林、瀑布温泉等奇观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区,可可托海就地处这段地址断裂带和景观区上。
景区距离龙门广场20来公里,游览可选择乘坐景区区间车或者步行前往,我们选择了乘车前往。
区间车沿着河谷逆流而上,河谷由宽变窄,河水由缓变急,穿行在绿树掩映、怪石林立、碧草铺地蜿蜒崎岖的景观道上,眼睛所及的地方都是美景,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惊喜。额尔齐斯河源头从大峡谷流过,晶莹碧绿的河水,奇形怪状的巨石,生长在石壁上的千姿百态的树木,沿途的高山草地,还有谷口河湾的白桦林,与那惊艳无比的秋色,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佳作,宛若仙境。

极目远眺,山峦缥缈,如同一幅水墨画,远处高大裸露的山体,奇形怪状,有的寸草不生,有的森林密布的,还有那各种造型的山峰怪石,竟将大自然的美景奇迹般的齐聚一起,不得不感叹大自然何以造就如此精致完美的山水画卷。
与额尔齐斯河沿河对峙连绵排列的花岗岩石群峰,山峰多为钟状、穹状、锥状,沿额尔齐斯河呈带状分布,形成神钟山、骆驼峰、神象峰、飞来峰、神鹰峰等数百个巨型花岗岩石峰,诸峰连壁,号称“一百单八峰”。富龟石、人头马面、海豹石、石门等象形石栩栩如生,妙趣横生,而山峰中尤以相对高差365米的阿米尔萨拉峰--神钟山令人叫绝,它孤峰傲立,峭壁插云,悬崖临水,堪为峡谷诸峰之最。

峡谷两侧生长着西伯利亚云杉、冷杉、五针松、白桦等寒地树种,与高山草地,河曲山峰一道,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桦树妩媚婆娑,落叶松挺拔高大,白杨笔直端庄,针阔混杂,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林荫下浅草平铺,流水淙淙,俨然一副森林公园。特别是生长在额尔齐斯河河湾的白桦林,在河水切割形成的小岛和河洲上,远远望去,平缓舒展的河水,柔软的白桦树梢枝叶,伴着清风,在河水淙淙声中翩然舞动。浓密的白桦林中,河叉密布,花草铺地,牛羊成群。天蓝、水清、林绿,如诗如画。

桦树,作为俄罗斯的国树,春夏一抹绿,秋天一片黄,冬天一身素,无论是春夏的翠绿,还是秋天的金黄,以及冬天银装素裹的肃穆,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假如能够等到深秋的时候,那桦树叶金黄色、橘黄色、火红色,色彩斑斓交替,层林如同油彩尽染,映着湛蓝的天空,伴着洁白的云,该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呀。

我们就这样乘着区间车,一路走马观花,没有留下太多细细品味和游览的时间。在区间车的终点,我们才有机会停下脚步仔细地观赏。抬头仰望,举目环顾,天是那么的兰,水是那么的清,山是那么的奇骏,树是那么的翠绿,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和谐自然,并奇异的聚合在一起。
正在遐想之际,远处的阵阵轰鸣声,似乎在催促着我们的脚步,转过一个山角,只见一座题名为”阿米尔萨拉桥”的铁索桥与一条钢筋水泥大桥并列飞架在峡谷激流沟壑间,沟通两涧。桥下河道乱石横卧,飞流击石,涛声震耳。奔流的额尔齐斯河,时而湍急,飞花贱玉,时而舒缓 ,静谧轻缓。

峡谷两岸一座座突兀矗立的花岗岩石峰对峙,造型丰富多样。飞来峰、骆驼峰、石门、人头马面、神象峰、天狗、雪狼、神鹰峰、瀑布化石……与壁立千仞的神钟山,五彩斑斓的白桦林,与叠石湍流的额尔齐斯河朝夕相伴,交相辉映,如诗、如歌、如梦、如幻。

跨桥而过,左岸密林,有两条栈道,或从树林间攀援而上,直达山腰,或沿河谷逆流而上,终归殊途同归。右岸绝壁,徒然在眼前矗立一状如巨钟的山峰,就是著名的阿米尔萨拉峰--神钟山。

与此遥相峙立的山体,表面一道飞瀑,悬挂天际,直泻河谷,似乎要与奔流的河水争高低。与神钟山两山峙立,遥望似乎要将两涧合闭在一处。

跨桥沿密林栈道寻阶而上,登高处,只见神钟山犹如一尊巨神,足踏碧水绿荫之间,头枕蓝天白云,显得高大巍峨,奇骏无比。岩壁缝上生长着白桦树、青松和西伯利亚云杉,更加增添了奇峰的神韵。

这里还流传着当地哈萨克族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
蒙古王的儿子洪太吉,爱上一个叫萨拉的姑娘,但姑娘却爱上了他的朋友阿米尔,为了萨拉,两个好友反目为仇。阿米尔和萨拉带领一队人马私奔,跋山涉水来到钟山脚下,他惊叹于钟山的雄奇壮丽,爬到钟山之顶,安营扎寨。夏天,喝雨水,吃山顶上的野葱、野白菜;冬天,打猎为生。他们平静而幸福地生活着。洪太吉得知心爱的人与朋友私奔,心生仇恨,发誓一定要找到他们。终于有一天,他在钟山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于是,他在钟山对面的一座山上驻扎下来,隔河相望,等待萨拉出现。一天,萨拉背对额河,梳理美丽的长发,这时,洪太吉对着萨拉的背影射出了仇恨的箭,殷红的鲜血滴落在小溪里,萨拉从钟山顶上掉了下来。阿米尔悲痛欲绝,从山上跳下,他们双双落在额尔齐斯河中间的一块巨石上,鲜血染红了巨石。
至今,这座巨石中间的凹陷处仍盛着一团血红色的水,愚者奔流的额河一道,无声的向人们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
与此遥相峙立的山体,犹如一道飞瀑,悬挂天际,似乎要与奔流的河水争高低,两山峙立,遥望似乎要将两涧合 闭在一处。跨桥沿密林栈道寻阶而上,登高处,只见神钟山犹如一尊巨神,足踏碧水绿荫之间,头枕蓝天白云,显得高大巍峨,奇骏无比,仔细观看,似乎还可以看到传说中的美女萨米的侧脸。岩壁缝上生长着白桦树、青松和西伯利亚云杉,更加增添了奇峰的神韵。

站在山顶,极目远望,群峰巍峨,额河峡谷跃入眼帘,山脚下的额河水像翡翠一样在巨石间穿梭,绕过神钟山脚,绝尘而去。可惜没有等到深秋季节的到来,假如晚来旬日,神钟山峡谷两侧的白桦红叶将染红整个峡谷,犹如置身画中,一派秋意盎然的北国风光,会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