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和地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中国奇迹)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这标志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从那时到现在,已整整70年。70年来,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我们要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使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深意和远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目标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重要理念、重要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致力于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对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思考和可贵探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后,其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其核心是如何保证人民的权利真切实现、如何保障国家的权力健康运行。具体而言,其一,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其二,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这就能使国家的权力最终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其三,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各个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进行工作,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四,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这既有利于统一领导又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其五,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就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从而有力保障国家的统一、团结和繁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政治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产物,是对建立政治秩序、调节政治关系、宣示政治价值、实现政治目标、推动政治发展、维护政治稳定的一整套原则、规则、规范、架构、体制、机制的总称。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长期发展、渐进形成、内生演化的结果。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的制度体系所构成的。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是整个政权体系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是整个制度体系特别是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制度不可代替的特殊重要作用。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处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关系,实现国家统一高效组织各项事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这“三个有效保证”,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角色定位、作用意义的新概括。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通过各级国家机关行使法定职权得到体现和实现的,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具体而言,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共产党有效领导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宪法》载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使党的领导在国家宪法层面得到进一步支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撑。作为中国国家制度的其他政治制度,比如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审判制度、检察制度等,它们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生成和创制的,是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理组织起来的。缺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支撑,整个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将无法正常运转。其二,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在内的其他国家治理主体,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决定》指出,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它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提供了载体,为其科学执政提供了依托,为其依法执政提供了依据。这充分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最主要的制度渠道,使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治理主体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国家治理合力。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和政府紧密联系社会和人民提供了制度平台和桥梁。现代国家制度是人民的创造物,人民是国家制度的主体力量,代表和反映人民的意志是现代国家制度设计与安排的逻辑起点。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有效领导和组织整个国家政权机关提供了重要制度依托,为人民依法有序地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制度载体,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治理效能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中,“人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性的突出特点,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突出特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剧,那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中,“人民”既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既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具体来说,其一,“人民”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群众。其二,“人民”不仅改造客观世界,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改造主观世界,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三,“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是由众多人组成的集合体。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阈中,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形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用“人民标尺”衡量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及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及制度创新和各方面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作为国家制度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较于美西方的国家制度,它的设计与安排具有一系列显著的制度优势,并转化为倍增的治理效能。在国家治理中,具体而言,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它避免了西方国家决而不行的治理乱象,提升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合作与监督的统一。“中国之治”之所以如此成功,源于“中国之制”,关键在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在制度层面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及有效的监督关系,体现出“中国之智”。它避免了西方国家过分强调议会的监督而忽视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合作,从而造成的各治理主体之间相互掣肘的治理乱象。其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合法与合理的统一。合法的国家治理,就是其主体实施的治理活动和行为要符合法律制度和程序。合理的国家治理,就是指国家治理要合乎情理或者道理,符合客观的规律和要求。国家治理既是“合法的”,同时还是“合理的”,才能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它避免了西方国家的“一刀切”造成的治理乱象。

经过70年的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日臻成熟和定型,其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宪法定位得到了广泛认同,所具有的制度优势在国家治理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是党带领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重要原因,被誉为“中国之制”的伟大创造和“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中国奇迹

70年前的1954年6月,毛泽东曾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指出:“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新中国就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此基础上,我们健步迈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新时代十余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突出表现在: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根本制度日益巩固,基本制度不断完善,重要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究其原因,70年来,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历史地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鲜明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历史性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握紧“权杖”最有效的制度设计,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集中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就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制度建设和实践成就相辅相成。其一,“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创造“两大奇迹”凝聚最大力量。其二,“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创造“两大奇迹”汇集最强智慧。其三,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运行,既最大程度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又最大限度避免了决策的“议而不决”“论而不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创造“两大奇迹”提供最高效率。其四,广泛的民意基础、良好的法治氛围,推动经济社会体制机制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创造“两大奇迹”营造最好环境。其五,中国的“两大奇迹”不是一天创造出来的,而是在党和人民长期的奋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和正式实施,都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广泛听取和吸收人民代表的意见,使之更加科学、更加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创造“两大奇迹”制定最优战略。

马克思曾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特别是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新时代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新的使命任务。新征程,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制度自信和制度创新相结合,讲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事、讲好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在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多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