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属于哪个市的(中国城池史—江苏 仪征篇)
西周时,仪征境内为公子“义阝”的封地,“义阝”也是仪征地区最早的地名。 民国时期仪征境内曾出土过一批西周时期青铜器,解放后还陆续发现过西周时期的神墩遗址及荷叶地遗址。
春秋时期,吴国于此处建佐安城(仪征佐安村)防备楚国。后伍子胥逃楚入吴,于此地遇大河解剑渡江。后世便称此处为“胥浦”。
秦统一天下后归属东海郡。相传秦末项羽曾在境内筑霸王城,考古亦有发现汉代城址(可能为汉代舆县故城,但也可能是汉代改霸王城为舆县城)。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因此地水陆交汇,车舆舟船往来不绝,始置舆县(舆为车,亦有众多之意)。

西汉舆县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废舆县,并入江都县。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三下扬州,在长江(扬子江)北岸兴建行宫,其中最大最有名的为扬子宫。唐代原扬子宫区域为江都县扬子镇。唐永淳元年(682年),划江都县西境置扬子县,县治于扬子镇。唐代起,受益于大运河,扬子县为大运河入江的重要港口,繁荣至极。

唐代扬子县与白沙镇
五代十国时期,南吴顺义四年(924年),南吴末代皇帝杨溥以扬子县白沙镇为迎接自己銮驾的地点,白沙镇因此改称迎銮镇。南唐时,改扬子县为永贞县。
北宋乾德二年 (964年) 升迎銮镇置建安军,并筑城,城周一千一百六十丈,辖永贞、六合二县。淮盐和南方漕粮都以此处为中转枢纽。
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升建安军为真州。天圣元年(1023年)避仁宗赵祯讳复改永贞县为扬子县,治所也移至今仪征市区。
网上很多文章包括百度百科都称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地方官员禀报境内二亭山隐隐有王气缭绕,真宗笃信道教,于是降旨在此铸造真武大帝塑像,因造像逼真故而改名仪真。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北宋、南宋及元代真州地图,其下辖均为扬子县和六合县。可见仪真之名,实为明代才有。

北宋真州,下辖扬子、六合

南宋真州,下辖扬子、六合

宋真州图
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增筑东侧翼城。嘉定十二年(1220年),增筑西侧翼城。两侧翼城向南直抵河边。明初,又沿河将东西翼城相连,如此真州城合围封闭。元代,将扬子县治移至真州西界。
洪武二年(1396年),撤销真州,将扬子县治迁回真州城内,并改扬子县为仪真县。洪武八年,设仪真千户所,洪武十三年升仪真卫。
嘉靖年间,倭寇祸乱,当地官员有意增建外城,将仪真城外运河四闸纳入城墙之内,但由于工程太过浩大,朝廷财政不支而作罢。仅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在东门外建造敌台(挡军楼)。

清代漕运图中仪征周边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避雍正(胤禛)讳,改仪真为仪征。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自镇江北伐,先克扬州后又克仪征。此后多年战乱频频,漕运逐步断绝,加之动乱使得人口锐减,仪征由繁荣转向衰落。

民国仪征城周边图

仪征明清城池大致范围示意
宣统元年(1909年),避皇帝溥仪讳,改仪征县为扬子县。仪征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因为避皇帝名讳而改名的城市。但很快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民国初,又改回仪征之名。

美军航拍测绘地形图中仪征城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