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铜纽扣上的历史人物及其典故-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钓台纽扣正面图

近日,在古玩地摊市场遇到一枚晚清民国时期的机制铜纽扣,纽扣正中是一位头戴斗笠的长须老者,右手持一根长杆,左手提一个圆篓,站在一个台子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对古代纽扣非常喜欢,也是我的收藏品种之一,几年下来收藏了上百枚各种各样的老纽扣,但这枚纽扣还从未见到过,因而我觉得这是一枚少见的纽扣,虽然价格高了点,但还是买了下来。

回到家里后,我迫不及待地清洗掉纽扣上的浮土,纽扣再现出黄亮的本色,岁月虽然磨去了它原本鎏金的华丽之色,但经历百年仍然保存完好,也实属不易,时至今日,仍可以算是一枚不错的收藏品。后来,经与专门收藏纽扣的外地朋友请教,我才知道这枚纽扣上的老者原来是严子陵,整个图案刻画的是严子陵钓台的典故。

严子陵钓台纽扣背面图

1、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江北岸的富春山麓之,是富春江沿途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因东汉高士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拒封“谏议大夫”的官位后,来此地隐居垂钓而闻名古今。严子陵钓台在全国10多处钓台古迹中名列第一位,并闻名于世。

严子陵钓台牌坊

乘船经过富春江上风光最美丽的七里泷江段时,举目可见富春山麓的严子陵钓台,钓台沿江高阁连亘、粉墙黛瓦、飞檐翅角,一大片建筑尽显古朴而肃穆之风,古时也把此地称为严陵山。

严子陵钓台远景

钓台分为东西两处,均为两大块高约70米且位于半山上的磐石,相距80余米,在登山石阶的岔道上立有双清亭,为民国时期所建,亭联为:登钓台南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东台为严子陵垂钓处,有巨石如笋,传为严子陵垂钓时就以此石来支撑鱼竿,旁边的石亭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建,甚是古朴。西台亦称谢翱台,南宋遗民谢翱于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90年)在此面北痛哭,奠祭爱国英雄文天祥,继之泛舟江上,以竹如意击石,高唱《楚辞》悼念文天祥,并撰写《西台恸哭记》以述其事。谢翱去世后,葬于钓台之南。后人对谢翱的义举相当敬佩,再加有严子陵的典故相辅相成,因而此处自古素有东西钓台,名垂千古”的美誉

严子陵钓台牌坊

钓台码头上建有一座石坊,石坊上正额为“严子陵钓台”,背额为“山高水长,分别由书法名家赵朴初和沙孟海所书。西侧沿江建有严先生祠堂,祠堂内东壁立有宋代范仲淹所撰《严先生祠堂记》石碑,文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名句流传至今。东西走向的“富春江诗文碑林长廊,荟萃历朝诗文,云集全国书法大家挥毫的碑刻,蔚然而成大观。并有李白、白居易、陆游、范仲淹、苏轼等古代文豪的石像20余座错落分布于密林幽径之间,使得此处成为汇聚了古今文化气息的清雅之所。

严子陵钓台牌坊

2、严子陵其人

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浙江会稽余姚人,年少已成名,曾经与刘秀共同游学,交情不浅。刘秀即帝位后,想征召他担任谏议大臣,他婉拒后,归隐富春江畔,耕钓以终。

严子陵像

相传刘秀称帝后,曾3 次派遣使者邀请严子陵入朝,刘秀与严子陵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酣睡间,严子陵的腿脚都压在了刘秀的肚子上,刘秀仍不以为然,可见两人的交情至心、友谊深厚。但严子陵以自己为闲散之人,不适合做官为理由,拒绝了刘秀许给他的高官厚禄,最终回归到乡野之间,以耕读垂钓为生。严子陵淡泊名利、甘愿清贫的品质一直为后世传颂和敬仰。